李玫瑾教授“不打不骂不说教不走开”的育儿方式,在生活中真的有效吗?
研究顺得的心得因一次公益讲座在十年后让我成‘育儿专家’,我从未以此内容发论文或著书,包括这次传播也不是我所知所为,真是应了那句话:有心栽花‘花自怡’,无心插柳柳成荫。”确实有一定的操作性。具体到一个个独特的孩子的具体问题,还是需要家长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专家的观点和建议,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否则,遇到专家截然不同的观点,会更无所适从。 在学习了李玫瑾教授的视频内容后,我发现,她的“不打不骂不说教不走开”,是针对3-5岁孩子想要通过哭闹达到某种目的的情况,对孩子做一次“克制任性”的训练。虽然古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现在对“孝子”这个词,会有一点点贬义在里面。因为这样的人只会听父母的话,没有自己的主见。如果孩子不怕,那么越打就会越让孩子反抗,他可能表面上听话了,但是其实心里不服气的,时间久了要么爆发,要么憋出病来。 3-5岁的孩子处于成长敏感期,也非常懂得观察身边的世界,当他们想要得到某样东西,哭闹是最便捷的途径,也是对父母最有效的方式,遇上爷爷奶奶在场,更是立马心软,“成全”孩子。如果长的不对称肯定有原因。哪边阳光多哪边长的壮。哪边水份土壤好哪边根系发达。至于没有按着人们的想的方向去长。那是因为自然界不是因为人类才存在的。人类的思想并非正确。 我非常认可李教授的观点,不能惯着孩子毫无道理的任性,要学会说“不”,不该做的事要段然拒绝,等孩子哭够闹够冷静下来以后,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的理由,决不能一味地迁就、溺爱。
心理抚养比物质重要,应该怎么做好心理抚养?
其实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父母对成长提供物质性的支持,更需要的是父母给他心理上的抚养。但是其实很多国内家庭都不太清楚,心理抚养到底是什么?因为孩子刚开始接触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身上带有的烙印,其实是自己家庭教育带有的烙印,家庭教育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性格,那么应该如何做好心理抚养呢? 一、对孩子的性格做正向引导其实孩子的性格养成如果想要起到正向的作用,一定需要给孩子相当固定的陪伴时间,因为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其实是属于依恋性的人格,父母除了是父母这个身份以外,在孩子这里还承担了多重性的角色,他们是孩子对外界事物探索的源泉,也是孩子对于外界事物的答案。所以亲子陪伴时间是很难用别的方式来代替的来代替的,而在亲子陪伴的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依恋,其实会对孩子的性格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说有些孩子会自私,会不愿意分享,甚至会言语粗鲁,这些其实都是缺少陪伴的原因。 二、和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其实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所有父母都会说孩子跟自己疏远,不愿意沟通,但其实并非如此,孩子的沟通存在于每时每刻,所以这也是心理抚养的重要性。每当孩子开始逐渐长大的时候,他们往往有了更多的想法和意识,这个时候父母可能很多无意识的举动或无意识的表情,都会让孩子产生误会和误解,所以在这种过程中双方应该定期找一些时候,多沟通,多交流意见,以避免产生一些误会。很多孩子在出生之后,因为父母工作繁忙的原因,通常他们喜欢请保姆或者自己的父母帮忙看护孩子,这种会对新孩子的心灵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因为跟父母之间没有沟通,也与父母之间缺少依恋性的人格,所以孩子从心理上感觉不到安全感,长大之后很容易变得自私冷漠。 相对于物质层面的培养而言,孩子的心灵抚养更为重要,如果一个人长大后遇到了伤痛,那么如果他的童年足够幸运,他是可以被治愈的。
心理抚养如此重要
最近在看《心理抚养》这本书,作者是李玫瑾,她研究犯罪心理,书中有很多例子。
李老师对那些普通的词如教养、教育、情感、性格、能力、自我等等进行了清晰的定义,让读者重新去看到这个词的解释,更有利于理解书本内容和认识世界。这本书还没看完,目前只看了3章,在看第四章。
谁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天无绝人之路,老天给每个人赋予了多种生存的能力。当然,老天同时也设计了让人须经努力才能获得的环节,甚至让人经历过痛苦和磨难之后才明白,上天是不会直接给人送“馅饼”的。
一个人纵有天赋,后天若不努力学习和训练,那种能力只会在他名下,不会到他手中。
在前三个台阶情感、性格、能力的基础上,一个人自我的修为会决定人生的高度。自我,在这里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要求。人一旦成年,许多事情就需要由自己来独立判断或决定,其结果好坏通常要由他人和社会的反应来衡量。这句话就解释了 为啥我们会在乎外在的评价,因为 结果好坏通常要由他人和社会的反应来衡量。
古代圣贤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熟的人可将社会生活中好的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或者通过阅读,把好书当作心灵导师,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若前三个台阶存在缺陷,则第四个台阶自然就会受阻,因为一个无情的人、不能自律的人很难修养好自己。前面的基础性台阶若存在缺陷,后面是难以弥补的。许多人结婚后总想改变对方,但往往以失败告终,因为成年人的人格基本定型了。
可以说,人格不健全的人,心理发展过程中肯定有过某种缺失。如果一个成年人总被情绪或情感困扰,一定是第一个台阶即情感抚养有缺失。如果一个人总在行为上失态或失控,一定是第二个台阶即性格教养有缺失。如果一个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经常受挫,一定是第二个和第三个台阶存在缺陷。如果一个人自身问题很明显,可就是从来不改变,则前三个台阶都存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