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真的可以倒流吗?科学家们有怎样的答案?
自从人类文明的出现,很多人都想时间倒流或者穿越,看那些我们没经历过的时代文明,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很多人对那个朝代特别的向往,甚至有很多人研究时空错乱、穿越,可是我们都知道时间是无法倒流的,如果时间真的可以倒流,那么我们整个世界将会出现大乱,可是尽管如此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还是提出了时间膨胀理论,他觉得时间是可以倒流的,也让很多人对他的理论一直不断的探究。 1 爱因斯坦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的理论也是让很多人半信半疑,甚至有很多人表示时间真的可以倒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某一张照片上发现了不属于当时年代的文化,或许是非人类文明的存在,这也让很多人诧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2 其实爱因斯坦提出了这个时间膨胀理论也是可以成立的,如果我们时间和空间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那么时空就会倒流。许多科学家因此为爱因斯坦的理论做了许多实验,如果地面和原子钟保持对立的状态,让飞机绕着飞一圈,那么就会发现原子钟的时间慢了很多,因此证明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很多人就会问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回到当年的大唐盛世? 3 按照理论上我们是可以穿越的,可是时间可以倒流那们肯定有一个星球是会被毁灭的,众所周知我们人类收到的消息相比月球是比较缓慢的,比如太阳消失我们要8分钟后才会知道,这是我们为什么不能让时空倒流?是因为我们的速度实在跟不上光的速度。 4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虫洞,但是要知道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可以接触到虫洞,甚至我们无法估计虫洞的准确位置,换句话讲目前人类还没有那个能力让时间倒流。 5 或许等到下一个文明的出现,有可能会将我们人类的遗憾给满足,至于未来在什么时候那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未来还是那么遥远而漫长。
时光倒流实验原理
所谓时光倒流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正如你们所理解的,只是看到过去的影像而已,就类似于汽车追自行车的道理,人们无法参与其中,这个也就不能算是什么时光倒流了.在时空中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单纯谈时间没有意义,而且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光的能量是有损耗的,所以能否保存下来和能保存多久都不能确定.
所谓反射反弹这种问题,他是没考虑的,或者应该说他的意思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情况,太复杂的没法推论.一个类似于时光倒流的情况,比如我们现在观察到的有一定距离的天体,都看不到它们当前的情况,最近的恒星是太阳,我们看到的是他8分多钟以前的样子,因为光从太阳到达地球要走8分40秒左右(如果没记错的话),更远的天体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的时间更长,如果我们能够看到足够远的地方,那么当我们观察到某个天体的时候,也许它已经早就消失了,也就是说它在A时间A空间发出的光直到B时间才到达B空间,而B时间的A空间中它可能已经消失了,至少不是我们在B空间看到的样子了.尽管我们看到了它在A时间的样子,却不能说我们也处在A时间,所以时光并未倒流.
为什么当年双缝干涉延迟实验让科学家感到恐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深刻,当然通过天神的观察再来惩罚一些恶人,这种说法并不可靠。但在一些微观世界里面,这些微观粒子好像就是拥有灵性一样,会懂得识别观察者的观测,这就不得不说双缝干涉延迟实验了。 早在牛顿提出光的粒子性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了光的波动性,他就是惠更斯。那时候惠更斯已经提出了光的一套综合理论,对于光的传播、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都能解释一些相应的自然现象。 但这个理论在一些其他的自然现象的解释当中就遇到了困难。同一时期,另外的一位伟大科学家牛顿,就提出了光的粒子性,它认为光是有很多不同颜色的粒子混合在一起,并且可以通过三棱镜折射出不同的颜色,牛顿也通过光的粒子性来建立起光的颜色理论。 由于当时牛顿在科学界上的地位已经非常高,现在常常所讨论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是由牛顿证明的,而且他还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长,加上他的这个身份,人们认为牛顿所提出来的光的粒子性更拥有权威性,所以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光的粒子性都占有了非常大的位置。 到了1807年,有一个医生改行研究物理学的,他就是托马斯·杨,他设计出了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以此来证明光的波动性。但牛顿在英国科学界的地位非常牢固,这种新的实验带来的证明,并没有在英国得到很好的传播,但这个实验一传到了法国之后,就得到了法国科学家的确认,并且使他们对光的波动性的确认。 不过这并无法否定光的粒子性学说,基本上科学界对于光的性质又分成了两派,其中一派支持光的波动性,另一派是支持光的粒子性。这又引起了人们的争论,人们纷纷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支持的学说,但在很长的时间里,谁也无法说服谁,总的来说还是光的波动性占据了上风。 随着光电效应被人们所发现,紧接着爱因斯坦也提出了光量子学说,可以很好的解释了光电效应,又使得人们对光的粒子性得到重新的认识。爱因斯坦也因此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由于这些新的发现,和任何一派的学说都无法说服对方,所以物理学者不得不承认,光除了波动性之外,还拥有粒子性,这也就是波粒二象性。 1924年,在光的波粒二象性启发下,法国的物理学家德布罗意认为,不仅仅是只有光才会拥波粒二象性,他认为一切的微观粒子,包括电子、质子和中子,都应该拥有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按照这一思路,并且应用了狭义相对论,计算出了这些波长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且还弄成了一篇博士毕业论文,但当时他的导师无法作出决定,就将这篇论文发给了爱因斯坦,请爱因斯坦对论文进行评价。 此时的爱因斯坦在科学界已经拥有了很大的权威,他的评论自然会在科学界上受到很大的重视,而爱因斯坦所给出的评价,大概也就是这篇论文里面拥有的一些狠心很有趣的思想等等。 有了爱因斯坦的回信,对论文进行评审的评审委员会成员也就不敢随意地下定论了,在论文的答辩过程中,他们就问德布罗意应该如何才可以通过实验验证他的这个假设。 按照这个假设,德布罗意认为可以通过电子加速之后投射到一些晶体上,这样就可以给电子进行衍射实验,以此来证实电子拥有波动性。其实当时已经有一些科学家利用电子来进行衍射实验,但他们并没有获得成功,在德布罗意的假设指导下,他们给电子加大了能量,最终使实验获得了成功,也证实了电子拥有波动性,德布罗意也因此获得了192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值得一说的是,德布罗意原来只是读 历史 的,后来才转行去读物理,但却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发现,所以说转行的人也有可能从中获得很大的成就。 也正是因为发现了电子的波动性,所以人们就利用电子去做一些以前的波动性实验,像双缝干涉实验也就是其中的一种。 但电子是可以一个一个地发射的,当只发射一个电子的时候,难道电子还可以进行自我干涉?人们通过实验发现,还真的发现了电子自我干涉的现象,当电子进入到其中一个缝的时候,它就会一分为二,这样就可以自我干涉,并且产生干涉条纹。 这个现象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就像是踢一个足球,且可以同时的将它踢进两个球门,这种现象对于人们来说是匪夷所思的。 然后科学家为了想了解电子穿过双缝之后到底做了什么?所以在后面加了一个监控器,以此来对电子进行行为监测,但令人想象不到的是,加了这个监测器之后,人们完全无法监测得到后面的干涉条纹。 这种现象就更加诡异了,当加了监测器之后,电子之间的自我干涉就消失了,试验可以得到的结果就是双缝,但当人们关闭监测器进行实验的时候,干涉条纹又出现了。 这就是它们的诡异之处,但在实验中加入了一个监测室之后,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就好像人们想要观察电子的时候,电子就好像会通灵一样,完全就表现出了另外一种姿态,还故意不让人们观察它的另外一种姿态,科学家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其实这一现象已经指向,这些微观粒子并不是一种物质而已,而是拥有一种意识,当人们想要对它进行观察的时候,它却有意识的改变了这种姿态。也正是因为这种现象,才令科学家感到恐惧。 综上所述 ,科学家对于双缝干涉延迟实验的恐惧,并不是对于这个实验的恐惧,而是对于这些微观粒子的表现的恐惧,因为从实验的结果来看,这些微观粒子就好像拥有了意识一样,可以自主的进行改变姿态,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这当然会令科学家感到恐惧了。 如果说宇宙不是完美的,它有BUG(漏洞),你信么?双缝干涉实验似乎一步步地发现了这个宇宙“漏洞" 双缝干涉实验是什么? 当我们在水中丢下一块石头,那么水面就会产生波纹,如果同时丢下两块石头,两个水波之间就能够出现交叉的干涉条纹。这就是波能够互相干涉的特征。 双缝干涉实验既在一个光源前放置一个开了两条缝隙的不透明挡板,挡板后面再放置一个能够观测到的背景。当我们打开光源,会看到背景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就是简单的双缝干涉实验。 这个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因为光在穿过两条缝隙后产生只有波特有的干涉,相反的波被抵消,相向的波被增强,导致背景上明暗相间的条纹。(日常生活中主动降噪耳机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用相反的声波抵消了噪音) 下面我们把实验升级一下,光源变得非常小,背景换成高灵敏高分辨的底片。打开光源后,一开始我们看到了无数随机分布的小点,随后这些小点越来越多最终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实验升级后证明光是一种粒子并且还具备波的特征 , 也就是光的 波粒二象性 ! 双缝干涉延迟实验 虽然双缝干涉实验已经让人赞不绝口,不过科学家们还是在这个实验上再次升级。将光源变成一次发射一粒的电子!电子要通过这块挡板只能随机通过两条缝隙。 我们知道,要干涉就必须有对象,没有对象怎么被干涉?然而这一次实验结果出事了,即便单个电子在随机穿过两条缝隙后依然在最后形成了干涉条纹。 这个结果震惊了科学界!为什么单个电子能够自我干涉?难道他还有一个分身?更诡异的是当我们观察电子是通过哪一条缝隙时,干涉条纹消失了。当取消观察时,干涉条纹又神奇的出现了!冥冥中仿佛有一双眼睛窥视着我们,只能让我们看到电子穿越缝隙的路径(粒子特征)或者电子的干涉条纹(波特征)其中之一! 双缝干涉之延迟选择量子擦除 看到这里,你也许认为上面的实验会有很多未知的漏洞,我们观察电子时已经打扰了电子的正常运动导致电子属性改变,只是我们没有办法找出这个因素。接下来科学家用更加复杂精密的方法来做双缝实验。将一个光子分离成一对纠缠的光子A和B(纠缠的量子能够无视距离影响对方) AB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互不影响的环境),而B距离感应屏比A远,这样 A会比B要先到达感应屏 。当我们在B实验中放置相机观测到B通过双缝的路径时,A实验的干涉图像消失,显然,纠缠的两个光子是互相影响了,B得不到的波属性A也得不到。接下来,我们通过技术手段把B获得的路径信息擦除,然后A和B都出现了干涉条纹。这里就出现了两个个非常诡异的现象。 测量到光子的路径信息只是"泄露”,没有主管观意识去查看,干涉条纹会消失!把这个路径信息擦除掉,干涉条纹又会出现! 更诡异的是,实验中我们设定从B获得路径信息时,A早就已经到达了感应屏形成了图像!这时候擦除B的路径信息,A感应屏已经"拍好照"的图像会鬼魅般地变成干涉条纹! 让人难以理解的“宇宙程序” 很多人一开始认为,观察光子路径就是人类意识干预了实验。不过我们从最后一个实验得知,在延迟选择实验中,测量到的路径信息,你看与不看,宇宙程序它已经认定了你泄露了天机!光子波动属性就被隐藏了!我们得不到干涉图像。如果我们把这个泄露的天机抹除掉,宇宙程序马上修复了光子的波动性,让我们得到了干涉图像。没想到的是,我们人类在实验室上利用量子纠缠钻了个空子,让图像形成之后再得到路径信息。接着我们再去选择是泄露还是擦除,宇宙程序任然按照原来的指令执行了。让已经形成的图像变了回去(曾经不干涉的光子,在曾经又干涉了。这话很绕)?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找到了一个宇宙程序的BUG,用现在的决定,改变了过去!还是另有其他原因?我们生存的宇宙,这个看不到边无比真实的世界,难道是一个设定好的“程序”?或者说宇宙这个看似无比完美运行的世界其实还有一些漏洞。如果人类将来利用这些漏洞未来的世界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很多人听过双缝干涉实验后会认为“玄之又玄”,于是有了“遇事不决量子力学”。实际上,量子力学是人类了解宇宙底层逻辑的敲门砖,而双缝干涉实验则是量子力学核心的显现,下面我聊聊双缝干涉实验到底多“诡异”,它揭示了宇宙哪些核心? 薛定谔的猫、上帝掷骰子、平行宇宙哪来的? 由于量子太过抽象,因此我们把量子现象过渡薛定谔的猫,再回到双缝干涉实验就容易理解了。这是薛定谔给我们理解量子力学的好例子。 话说啊,有个封闭的盒子里面装一只猫,然后一个量子装置连着毒药瓶,猫的生死取决于量子性质,如果量子发生衰变猫死,反之则没事。换句话说,猫的生死间接表现了量子的性质。实验的问题是猫最后是死的,还是活的? 各路大佬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主流看法有三个: 哥本哈根学派,波尔:这是只 量子猫,它在盒子里的概率是100%的可能性是活的,同时100%可能性是死的,两种状态同时存在,叠加在一起,当你打开盒子一瞬间,猫的生死才会表现出来,生死的结果是随机的。 爱因斯坦、薛定谔:猫50%是死的,50%是活的,我们打开盒子之前它就已经死了,或者还活着,我们打开盒子看到的是结果,而不是诱发结果。 爱因斯坦:波尔,按你的意思是打开盒子时,上帝发现有人要来看结果了,赶紧摇号决定了猫的生死? 波尔:你别管上帝能干什么! 休·埃弗雷特:安静安静,我还没说呢!首先波尔的叠加态我是认同的,但是100%+100%=200%,打开盒子前与打开盒子后应该守恒才对,因此我认为如果打开盒子时猫死了,那么活着的猫应该存在于另外一个世界中——平行宇宙。 爱因斯坦、薛定谔、波尔:你厉害, 我们竟然不知道如何证明你说的是错的! 故事先到这里,看得懂看不懂没关系,先说结果:波尔是对的!而平行宇宙证明不了,最多算假说。在这个故事中有几点很重要: 1. 猫即死又活的状态——叠加态 2.打开盒子意味着观测, 观测会让叠加态随机坍缩为单一状态 。(上帝摇号!) 3.前两点, 打开前与打开后,还隐含了波粒二象性。 (下面再说) 光到底是什么?——双缝干涉的“诡异” 接下来我们看双缝干涉,这事要先从牛顿说起,源于一个看似简单,然而谁都答不上来的问题——光是什么东西? 图:牛顿三棱镜实验 牛顿作为当代学霸,为光学做出了不少贡献,比如阳光是由多种光混合而成的三棱镜实验就是他搞出来的。他认为光又能反射,还折射,运动轨迹会改变,就像乒乓球扔墙上会反弹回来,因此它最小的单位应该是粒子。 十九世纪,托马斯·杨反击牛顿,他只干了一件事,让一束光通过了两条小缝,后面有块感应屏。“按照牛顿的说法”这个实验的结果应该是两条条纹,如下面: 实际上却出现了下面的结果: 于是老杨说光就像下面的水波一样,其实波: 通过缝隙的光波变成了两个波,两个波接触干涉,出现和水一样的现象,于是在屏幕上显示出干涉条纹。 这就是双缝干涉实验,但是诡异的事情是量子力学的双缝干涉实验。 好景不长,随着黑体辐射实验,普朗克发现光能量是一份一份不连续的,爱因斯坦发现光电效应,即光与原子作用时是以粒子的形式交换能量的。于是大家重新审视双缝实验,对它进行升级。 既然光是一粒一粒的,那么我们把光子一粒粒通过双缝会发生什么?(实际实验用的是电子,道理是一样的) 大佬们很快地照着两条缝像机关枪一样发射一梭子电子,显示屏上随机出现大量的粒子,但站远点看这些粒子同样组成了干涉条纹。既然是粒子,为何会发生干涉? 于是有人认为一大堆电子在一起挤来挤去的所以发生了干涉,有点像儿童乐园里的海洋球,当你跳进去,海洋球虽然是一粒一粒的,但是会像波一样往向外扩散,于是就有了虽然是粒子但同样会发生干涉。但真的只是这样吗? 图:实验结果 科学家再次做了实验,改成了“手枪式”发射,“啪”打一发电子,电子到达了感应屏,再打下一发,杜绝了两个电子在运动时发生干涉。然而科学家懵了,快点打和慢点打,结果是一样的,屏幕还是出现了波动性,才会出现的干涉条纹,而不是两条条纹!也就是说单个电子发生了干涉,那么它和谁干涉呢?就两个缝,它只能选一个穿过,另一个缝没有电子出来,上哪干涉去? 为了解决了问题,大佬们就在实验中安上了光电探测器“去看它”,看看电子是如何完成干涉的!结果发现电子老老实实的在感应屏上形成了两条条纹。大家:上帝,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上面的故事已经给了答案:波粒二象性 先按不靠谱的平行宇宙理论来解释:你不看时,电子即从A缝过去,又从B缝过去,然后发生了干涉,你可以理解为量子出现了一个分身。如果你去看它,宇宙就分裂了,如果电子从A缝进入,那么平行宇宙中的电子就从B进入,是我们去探测引起了宇宙的分裂,导致处于两个宇宙中的电子(分身)无法形成干涉。 波尔的解释:前半段和平行宇宙一样,电子处于叠加态,这是一个波的状态,但当你去看它,就随机坍缩成了粒子态。 爱因斯坦:无法解释!肯定有什么我们还没弄清楚的,反正上帝是不会摇号的。 图:我们印象中电子在原子中是这样的 图:实际上它是这样的,因此也叫电子云,具有概率性、波动性。 到目前的科学研究成果来看,波尔是对的。量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这是量子力学的核心。一个电子同时具有波与粒子的性质。 当它没有坍缩成粒子时,虽然也是以单个粒子发射,但波的性质也在发挥着作用,当你发单个电子就类似于发射出水波,你发射了一堆电子,其实就是在发射一堆波,这些波都会按着干涉后的结果显示在感应屏上。当你探测电子,它坍缩成单独的粒子性质,所以一堆电子打出去,没有发生干涉,只出现两条条纹。 如果不理解量子的性质就会觉得,我不看出现干涉条纹,我看了却不干涉了,似乎有点“恐怖”,理解了就理所当然了,量子力学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宇宙最底层的逻辑,它可以解释宇宙起源,大到宇宙的构成,小到组成宇宙最小结构的粒子的形成。
为什么当年双缝干涉延迟实验让科学家感到恐怖?
双缝干涉实验让科学家恐惧的既不是光的波粒二象性,也不是量子力学的解释,而是平行世界的假说,这个实验证明了,一个主体可以反映或生成(找不出更恰当词)在多个平行世界中,你在别的世界观测到的物体,在另外一个或几个平行世界中也存在,它不是一个物体在同一个世界的不同侧面,而是当你进入每一个平行世界,如果你能找到宇宙之门(或是时光隧道),你都能观测(看)到同一个物体。 那么不同平行世界中哪一个才是物体的本体?这才在平行世界学说要解决的,因为只有物体本体消失,现在及未来所有平行世界该物体才会消失。因为现在无法证明平行世界假说,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宇宙之门,这才是科学家感到恐惧的原因。 如果说宇宙不是完美的,它有BUG(漏洞),你信么?双缝干涉实验似乎一步步地发现了这个宇宙“漏洞" 双缝干涉实验是什么? 当我们在水中丢下一块石头,那么水面就会产生波纹,如果同时丢下两块石头,两个水波之间就能够出现交叉的干涉条纹。这就是波能够互相干涉的特征。 双缝干涉实验既在一个光源前放置一个开了两条缝隙的不透明挡板,挡板后面再放置一个能够观测到的背景。当我们打开光源,会看到背景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就是简单的双缝干涉实验。 这个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因为光在穿过两条缝隙后产生只有波特有的干涉,相反的波被抵消,相向的波被增强,导致背景上明暗相间的条纹。(日常生活中主动降噪耳机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用相反的声波抵消了噪音) 下面我们把实验升级一下,光源变得非常小,背景换成高灵敏高分辨的底片。打开光源后,一开始我们看到了无数随机分布的小点,随后这些小点越来越多最终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实验升级后证明光是一种粒子并且还具备波的特征 , 也就是光的 波粒二象性 ! 双缝干涉延迟实验 虽然双缝干涉实验已经让人赞不绝口,不过科学家们还是在这个实验上再次升级。将光源变成一次发射一粒的电子!电子要通过这块挡板只能随机通过两条缝隙。 我们知道,要干涉就必须有对象,没有对象怎么被干涉?然而这一次实验结果出事了,即便单个电子在随机穿过两条缝隙后依然在最后形成了干涉条纹。 这个结果震惊了科学界!为什么单个电子能够自我干涉?难道他还有一个分身?更诡异的是当我们观察电子是通过哪一条缝隙时,干涉条纹消失了。当取消观察时,干涉条纹又神奇的出现了!冥冥中仿佛有一双眼睛窥视着我们,只能让我们看到电子穿越缝隙的路径(粒子特征)或者电子的干涉条纹(波特征)其中之一! 双缝干涉之延迟选择量子擦除 看到这里,你也许认为上面的实验会有很多未知的漏洞,我们观察电子时已经打扰了电子的正常运动导致电子属性改变,只是我们没有办法找出这个因素。接下来科学家用更加复杂精密的方法来做双缝实验。将一个光子分离成一对纠缠的光子A和B(纠缠的量子能够无视距离影响对方) AB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互不影响的环境),而B距离感应屏比A远,这样 A会比B要先到达感应屏 。当我们在B实验中放置相机观测到B通过双缝的路径时,A实验的干涉图像消失,显然,纠缠的两个光子是互相影响了,B得不到的波属性A也得不到。接下来,我们通过技术手段把B获得的路径信息擦除,然后A和B都出现了干涉条纹。这里就出现了两个个非常诡异的现象。 测量到光子的路径信息只是"泄露”,没有主管观意识去查看,干涉条纹会消失!把这个路径信息擦除掉,干涉条纹又会出现! 更诡异的是,实验中我们设定从B获得路径信息时,A早就已经到达了感应屏形成了图像!这时候擦除B的路径信息,A感应屏已经"拍好照"的图像会鬼魅般地变成干涉条纹! 让人难以理解的“宇宙程序” 很多人一开始认为,观察光子路径就是人类意识干预了实验。不过我们从最后一个实验得知,在延迟选择实验中,测量到的路径信息,你看与不看,宇宙程序它已经认定了你泄露了天机!光子波动属性就被隐藏了!我们得不到干涉图像。如果我们把这个泄露的天机抹除掉,宇宙程序马上修复了光子的波动性,让我们得到了干涉图像。没想到的是,我们人类在实验室上利用量子纠缠钻了个空子,让图像形成之后再得到路径信息。接着我们再去选择是泄露还是擦除,宇宙程序任然按照原来的指令执行了。让已经形成的图像变了回去(曾经不干涉的光子,在曾经又干涉了。这话很绕)?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找到了一个宇宙程序的BUG,用现在的决定,改变了过去!还是另有其他原因?我们生存的宇宙,这个看不到边无比真实的世界,难道是一个设定好的“程序”?或者说宇宙这个看似无比完美运行的世界其实还有一些漏洞。如果人类将来利用这些漏洞未来的世界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很多人听过双缝干涉实验后会认为“玄之又玄”,于是有了“遇事不决量子力学”。实际上,量子力学是人类了解宇宙底层逻辑的敲门砖,而双缝干涉实验则是量子力学核心的显现,下面我聊聊双缝干涉实验到底多“诡异”,它揭示了宇宙哪些核心? 薛定谔的猫、上帝掷骰子、平行宇宙哪来的? 由于量子太过抽象,因此我们把量子现象过渡薛定谔的猫,再回到双缝干涉实验就容易理解了。这是薛定谔给我们理解量子力学的好例子。 话说啊,有个封闭的盒子里面装一只猫,然后一个量子装置连着毒药瓶,猫的生死取决于量子性质,如果量子发生衰变猫死,反之则没事。换句话说,猫的生死间接表现了量子的性质。实验的问题是猫最后是死的,还是活的? 各路大佬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主流看法有三个: 哥本哈根学派,波尔:这是只 量子猫,它在盒子里的概率是100%的可能性是活的,同时100%可能性是死的,两种状态同时存在,叠加在一起,当你打开盒子一瞬间,猫的生死才会表现出来,生死的结果是随机的。 爱因斯坦、薛定谔:猫50%是死的,50%是活的,我们打开盒子之前它就已经死了,或者还活着,我们打开盒子看到的是结果,而不是诱发结果。 爱因斯坦:波尔,按你的意思是打开盒子时,上帝发现有人要来看结果了,赶紧摇号决定了猫的生死? 波尔:你别管上帝能干什么! 休·埃弗雷特:安静安静,我还没说呢!首先波尔的叠加态我是认同的,但是100%+100%=200%,打开盒子前与打开盒子后应该守恒才对,因此我认为如果打开盒子时猫死了,那么活着的猫应该存在于另外一个世界中——平行宇宙。 爱因斯坦、薛定谔、波尔:你厉害, 我们竟然不知道如何证明你说的是错的! 故事先到这里,看得懂看不懂没关系,先说结果:波尔是对的!而平行宇宙证明不了,最多算假说。在这个故事中有几点很重要: 1. 猫即死又活的状态——叠加态 2.打开盒子意味着观测, 观测会让叠加态随机坍缩为单一状态 。(上帝摇号!) 3.前两点, 打开前与打开后,还隐含了波粒二象性。 (下面再说) 光到底是什么?——双缝干涉的“诡异” 接下来我们看双缝干涉,这事要先从牛顿说起,源于一个看似简单,然而谁都答不上来的问题——光是什么东西? 图:牛顿三棱镜实验 牛顿作为当代学霸,为光学做出了不少贡献,比如阳光是由多种光混合而成的三棱镜实验就是他搞出来的。他认为光又能反射,还折射,运动轨迹会改变,就像乒乓球扔墙上会反弹回来,因此它最小的单位应该是粒子。 十九世纪,托马斯·杨反击牛顿,他只干了一件事,让一束光通过了两条小缝,后面有块感应屏。“按照牛顿的说法”这个实验的结果应该是两条条纹,如下面: 实际上却出现了下面的结果: 于是老杨说光就像下面的水波一样,其实波: 通过缝隙的光波变成了两个波,两个波接触干涉,出现和水一样的现象,于是在屏幕上显示出干涉条纹。 这就是双缝干涉实验,但是诡异的事情是量子力学的双缝干涉实验。 好景不长,随着黑体辐射实验,普朗克发现光能量是一份一份不连续的,爱因斯坦发现光电效应,即光与原子作用时是以粒子的形式交换能量的。于是大家重新审视双缝实验,对它进行升级。 既然光是一粒一粒的,那么我们把光子一粒粒通过双缝会发生什么?(实际实验用的是电子,道理是一样的) 大佬们很快地照着两条缝像机关枪一样发射一梭子电子,显示屏上随机出现大量的粒子,但站远点看这些粒子同样组成了干涉条纹。既然是粒子,为何会发生干涉? 于是有人认为一大堆电子在一起挤来挤去的所以发生了干涉,有点像儿童乐园里的海洋球,当你跳进去,海洋球虽然是一粒一粒的,但是会像波一样往向外扩散,于是就有了虽然是粒子但同样会发生干涉。但真的只是这样吗? 图:实验结果 科学家再次做了实验,改成了“手枪式”发射,“啪”打一发电子,电子到达了感应屏,再打下一发,杜绝了两个电子在运动时发生干涉。然而科学家懵了,快点打和慢点打,结果是一样的,屏幕还是出现了波动性,才会出现的干涉条纹,而不是两条条纹!也就是说单个电子发生了干涉,那么它和谁干涉呢?就两个缝,它只能选一个穿过,另一个缝没有电子出来,上哪干涉去? 为了解决了问题,大佬们就在实验中安上了光电探测器“去看它”,看看电子是如何完成干涉的!结果发现电子老老实实的在感应屏上形成了两条条纹。大家:上帝,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上面的故事已经给了答案:波粒二象性 先按不靠谱的平行宇宙理论来解释:你不看时,电子即从A缝过去,又从B缝过去,然后发生了干涉,你可以理解为量子出现了一个分身。如果你去看它,宇宙就分裂了,如果电子从A缝进入,那么平行宇宙中的电子就从B进入,是我们去探测引起了宇宙的分裂,导致处于两个宇宙中的电子(分身)无法形成干涉。 波尔的解释:前半段和平行宇宙一样,电子处于叠加态,这是一个波的状态,但当你去看它,就随机坍缩成了粒子态。 爱因斯坦:无法解释!肯定有什么我们还没弄清楚的,反正上帝是不会摇号的。 图:我们印象中电子在原子中是这样的 图:实际上它是这样的,因此也叫电子云,具有概率性、波动性。 到目前的科学研究成果来看,波尔是对的。量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这是量子力学的核心。一个电子同时具有波与粒子的性质。 当它没有坍缩成粒子时,虽然也是以单个粒子发射,但波的性质也在发挥着作用,当你发单个电子就类似于发射出水波,你发射了一堆电子,其实就是在发射一堆波,这些波都会按着干涉后的结果显示在感应屏上。当你探测电子,它坍缩成单独的粒子性质,所以一堆电子打出去,没有发生干涉,只出现两条条纹。 如果不理解量子的性质就会觉得,我不看出现干涉条纹,我看了却不干涉了,似乎有点“恐怖”,理解了就理所当然了,量子力学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宇宙最底层的逻辑,它可以解释宇宙起源,大到宇宙的构成,小到组成宇宙最小结构的粒子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