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护肤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自然护肤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泥盆纪是什么时代
泥盆纪是什么时代
提示:

泥盆纪是什么时代

“泥盆纪”是地质时代古生代中的第四个纪,泥盆纪属于显生宙古生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416±2.8Ma,结束于359.2±2.5Ma。泥盆纪晚期,两栖动物出现。
从泥盆纪开始,地球又开始发生了海西运动。因此,泥盆纪时许多地区升起,露出海面成为陆地,古地理面貌与早古生代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在泥盆纪里蕨类植物繁盛,昆虫和两栖类兴起。在泥盆纪与石炭纪中间隔着一次大规模物种大灭绝——超级地幔柱。在此次物种大灭绝中,75%的物种灭绝。是灭绝物种第二多的物种大灭绝,仅次于第一多的二叠纪物种大灭绝——西伯利亚暗色岩事件。主要灭绝动物有:盾皮鱼类、艾登堡母鱼。脊椎动物进入飞跃发展时期,鱼形动物数量和种类增多,现代鱼类——硬骨鱼开始发展。泥盆纪常被称为“鱼类时代”。

泥盆纪是什么时代
提示:

泥盆纪是什么时代

泥盆纪是地质时代古生代中的第四个纪。 泥盆纪属于显生宙古生,泥盆纪早期裸蕨类繁荣,中期后,腕足类和珊瑚发育、原始菊石、昆虫出现,晚期原始两栖类、迷齿类出现,蕨类植物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无颌类趋于灭绝。 从泥盆纪开始,地球又开始发生了海西运动。因此,泥盆纪时许多地区升起,露出海面成为陆地,脊椎动物进入飞跃发展时期,鱼形动物数量和种类增多,泥盆纪常被称为“鱼类时代”。 2022年9月,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4.192亿年前至3.589亿年前的泥盆纪一条古老的有颌鱼化石身上发现了一颗有3.8亿年历史的心脏——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心脏。 相关时期 1、石炭纪 约处于地质年代两亿八千六百万至三亿六千万年前,它可以区分为两个时期:始石炭纪、和后石炭纪。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给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2、二叠纪 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9亿年,延至2.5亿年,共经历了4500万年。陆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的缩小,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泥盆纪的地质年代
提示:

泥盆纪的地质年代

泥盆纪(Devonian period)(鱼类的时代)泥盆纪(Devounian,符号D)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416±2.8百万年(Ma),结束于359.2±2.5Ma。 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隐  生  代原  生  代酒  神  代雨  海  代始  太  古  代古  太  古  代中  太  古  代新  太  古  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成  铁  纪层  侵  纪造  山  纪固  结  纪盖  层  纪延  展  纪狭  带  纪拉  伸  纪成  冰  纪埃  迪  卡  拉  纪寒  武  纪奥  陶  纪志  留  纪泥  盆  纪石  炭  纪二  叠  纪三  叠  纪侏  罗  纪白  垩  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古  新  世始  新  世渐  新  世中  新  世上  新  世更  新  世全  新  世 泥盆纪 (Devonian):泥盆纪时期是指三亿六千万年至四亿六百万年前,也就是古生代中叶的这段期间。可另分为三个时期-早泥盆世时期(四亿零六百万至三亿八千七百万年前)、中泥盆世时期(三亿八千七百万387至三亿七千四百万年前)、以及晚泥盆世时期(三亿七千四百万至三亿六千万年前)。地质年代名称,古生代的第四个纪,约开始于4.1亿年前,结束于3.5亿年前,持续约5000万年。泥盆纪分为早、中、晚3个世,地层相应地分为下、中、上3个统。早期裸蕨繁茂,中期以后,蕨类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无脊椎动物除珊瑚、腕足类和层孔虫(Stromatoporoidea,腔肠动物门,水螅虫纲的一个目)等继续繁盛外,还出现了原始的菊石(Ammonites,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一个亚纲)和昆虫。脊椎动物中鱼类(包括甲胄鱼、盾皮鱼、总鳍鱼等)空前发展,故泥盆纪又有“鱼类时代”之称。晚期甲胄鱼趋于绝灭,原始两栖类(迷齿类(Labyrinthodontia)(亦称坚头类)开始出现的。

泥盆纪沉积盆地演化
提示:

泥盆纪沉积盆地演化

明确泥盆纪地层在塔里木盆地的大范围存在,是库斯拉甫一带1:5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的最新成果,包括中泥盆世晚期的克孜勒陶组(粗)碎屑岩及生物(碎屑)碳酸盐岩的交替沉积组合和晚泥盆世(—下石炭统)的奇自拉夫组红色陆源碎屑岩(含基性火山岩)沉积两部分。1:250000塔什库尔干幅和英吉沙幅地质调查报告却将大部分中泥盆统归属为石炭系克里塔克组。 (一)中泥盆世滨海台地环境 中泥盆统沉积物为滚圆度较好的砾岩与生物碎屑灰岩及少量页岩的组合。砾径多在5~8cm之间,成分主要为石英岩,少量为灰岩,显示滨海河流水道相沉积。碳酸盐岩中的生物以珊瑚为主,且呈现造礁生态(地层图版Ⅲ-8),其他生物以有孔虫、钙藻等为多。代表性生物有Disphyllum kweihsienense及Hexagonaria longiseptata等,生态上显示原地埋藏的特点。此地层在研究区内未见底,在区域上有以沉积(角度)不整合的形式超覆于前寒武纪古老基底之上。值得讨论的是,此部分地层中有浅成相至超浅成相基性脉岩(辉绿岩)的顺层贯入,显示有次火山岩的特点,在盖孜边关检查站之北,则有基性火山熔岩的存在(前人成果归为石炭系),指示这种火山岩的形成环境是海下溢流形成。从生态环境角度综合分析,这一古地理环境是低纬度的热带海洋,而不是现在的地理纬度,视与扬子海域泥盆纪海盆处于相近似的纬度上。若此认识成立,塔里木陆块的大地构造位置即应归属于扬子大陆。此观点在古地理和古构造认识方面是一种新的思考,这对中国大地构造环境格局的更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泥盆世的初始海侵进入古老基底的过程是个重要的成矿过程,古地理环境为滨海浅海盆地环境。卡兰古式铅锌矿即集中产出在这一海进式环境中。这在成矿背景上与中国南方大陆有着相类似的特点。在成矿的古地理模式上确实与美国密西西比型铅锌矿有较大的相似性。但密西西比型铅锌矿的赋矿层位是在石炭系,而卡兰古式铅锌矿却是在中泥盆统。前人的大量文献均将卡兰古式铅锌矿赋矿地层归属于石炭系,从本次大量礁相古生物的发现来看,赋矿地层时代应改定中泥盆世。 (二)晚泥盆世火山-陆源碎屑盆地 进入晚泥盆世,古地理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以红色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灰绿色层较少。盆地最早期有粗陆源碎屑(砾石)沉积,存在冲刷型不连续界面。沉积物粒度由下往上逐渐变细,以大套砂、泥质岩为主,局部有含生物灰岩夹层,总厚度2592m。盆地中生物化石极为稀少,仅在灰岩中发现有少量群体珊瑚和腕足化石。盆地演化中的另一个特点是,新发现有溢流相基性火山熔岩,区域分布较广。故这一盆地属火山-碎屑岩沉积盆地。 在这一盆地中,沉积再造型铜矿是最主要的矿产,赋矿层位为大套紫红色碎屑岩建造中的灰绿-暗绿色砂、泥岩层,也是我国已知砂岩型铜矿中较为古老的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