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医宝鉴的介绍
《东医宝鉴》(동의보감)是韩国李氏朝鲜时代集撰中国医学著作写成的医学书籍,作者为许浚,1610年写成,1613年正式刊行。本书主要纂辑自中国古代医书如《素问》、《灵枢》、《伤寒论》、《证类本草》、《圣济总录》、《直指方》、《世医得效方》等80多种,“纂辑”的另一说法其实也可以说是抄录,换言之,《东医宝鉴》就是转抄引述80余种中医典籍的图书,而此书另外所引述的两本朝鲜人的著作《医方类聚》与《乡药集成方》也均是介绍中医的书籍,其中《医方类聚》是仿中国医学古籍《圣惠方》编写的,其中参考了中国医典100多部,《乡药集成方》则是仿照当时中国本草的体例,对朝鲜的本地药材进行的介绍,除名称标注本地名称外,其余所载药性均依照中医观点。
东医宝鉴的争议
一些具有民族主义倾向学者认为,韩国试图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必须建立在对历史真实性的尊重上,而不是在一个原本并不存在的概念上,把一本九成以上内容均辑录自中国中医典籍的医书说成“韩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无论如何是不妥当的,而试图通过此书的申遗以确立“韩医学是韩国传统医学的正体性”更是对东亚文明与历史的无知。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辑录总结性著作同时具有相当的历史和医学价值,中国部分医学著作 如黄帝内经 总结先秦医学经验对后世中医发展起到不小的作用,同时也为当今中医历史考证做了佐证,对于部分学者民族主义倾向发言,也有学者指出,医学研究和历史研究作为一项科学研究,其并不掺杂民族主义倾向,或者各种利益竞争,将民族主义中尖锐对立面引入医学研究和历史研究中,其恶果便是达尔文 生物界进化论中掺入社会与民族主义,推导出国家达尔文主义及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沙文主义及军国主义糟粕诞生的温床。
韩国要将中医申遗?你怎么看?
并非申请“文化遗产”,而是“纪录遗产”,但是给我们敲响警钟了。 2006年10月6日,绝大多数中国人正享受“十一”长假过中秋的难得机会,这也是中秋节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第一次“亮相”。 正当此时,一个标题赫然出现在当天《广州日报》的头版上——《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遗”》,2005年韩国成功申报“江凌端午祭”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深深刺痛了享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人,乃至促成举国上下检讨对传统文化象征的保护。 在扼腕叹息之后,2006年6月,端午节与其它517项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当国人以为可以舒一口气的时候,“警钟又被敲响了”。 韩医”“汉医”辨析 “韩医”在1986年以前一直被称为“汉医”,从“汉”字不难看出其源头。 但目前韩国的社会难觅汉字踪迹,年轻人中认识汉字的人也不常见。因此,在1986年韩国修订《医疗法》,将“汉医学”更名为“韩医学”后,大部分的韩国人实际上都没有意识到这个词其对应汉字只剩下“韩医”了,有韩国人认为原本就应该是“韩医”,甚至还有韩国人问:“这两个字有什么差别吗?” 韩国将“汉医”更名为“韩医”,记者认为或许可以理解为韩国希望创建“有韩国特色”古代东方医学独立体系,韩国人认为,韩医是中国医学传入韩国后,融合了印度医学及佛教医学,再与韩国自身的治疗方法相结合发展而来。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新闻网-韩称"韩医申遗"计划是误会 中方官员:应客观看待